只要努力,就一定會有所成就。這句話本身沒有錯,因為古往今來成大事者,都是在夜以繼日的付出之后,才終于走向了人生巔峰。但往往我們按照這個方法生活,卻會發現,自己反而越努力越窮,費盡心思也沒有達到目標。
為什么?因為努力有一個前提,那就是要選對方向。
國學大師曾仕強先生曾說:如果沒有方向,努力很有可能不會成功,反而會讓自己越過越糟。為此,他以掘井為例,講述了自己的看法。
曾國藩認為:“凡是做一件事,無論艱險還是平易,都必須埋頭去做。掘井只要不停地去挖,終究會有一天會出水的?!?/span>曾仕強先生認可這句話,但他也補充了方向的重要性。
他認為,使勁挖掘,的確能在某一天挖出水。但如果沒有目標,只是埋頭苦干,便會浪費掉大量的時間去試錯。
一千平的土地上,挖掘了九百平之后,最終在剩下的一百平的范圍內向下挖到了水,這固然令人興奮。但如果能夠提前調查清楚,確定就是那一百平土地中可以挖到水,不就能夠更快速地完成任務嗎?
由此說明,方向比盲目地努力更重要。掌握清楚方向,才能在一個確定的范圍內努力,不會讓自己白白浪費時間。
“方向比努力更重要”這樣一個概念,早已經不再罕見,甚至還會有很多人說:都知道方向很重要,可是大多數時候,我們連方向都不知道該怎么確定。
是啊,有些道理聽起來很容易,但真正實施起來,卻發現舉步維艱。之所以我們會對這樣的概念手足無措,其實是因為我們把它想得太遠了。
我們常常不知道該如何樹立自己的方向,可事實上,人生的每一天都在做選擇。所謂道理,并不是非要用在重要時刻,而是應該滲透在我們的方方面面。
人生的方向分為兩種,一種是可以掌控的,另外一種是自己暫時掌控不了的。
能掌控的方向,是指那些眼前的抉擇。比如今天吃什么飯,選擇哪一所學校,報考哪一個專業,求職時選擇什么樣的公司。
而暫時不能掌控的方向,是指我們到底要成為什么樣的人,究竟要過怎樣的生活。面對這兩種不同的方向,我們需要采用不同的應對方法。盡快選擇可以決定的方向,然后果斷舍棄那些不適合自己的道路。
人生會面臨許許多多的選擇,有時候只要我們稍不注意,就有可能錯失良機,走向一條錯誤的道路。
就拿高考來說,很多人在選專業的時候,會有特別多的猶豫,想選一個萬無一失的專業,所以各方面都考量著,但有時候越是考慮很多,越容易忽略最重要的事情。一個鄰居周周在高考完選擇專業時,曾經陷入過一段迷茫的時期。
那個時候,她羅列了很多種的選擇。想要報考文學系,因為聽說課業比較輕松;想要報考海洋學,據說這樣可以經常去海邊;想要報建筑系,因為聽說建筑系男生多,適合以后談戀愛。
看到她這樣抉擇,我終于看不下去了,于是問她:“選專業不是為了玩樂,而是為了以后的發展,這是需要伴隨你一生的,你以后確定要從事這些職業嗎?”
在我的詢問之下,周周終于明白了專業的意義。經過再三考慮,決定報考自己擅長且喜歡的計算機相關專業。專業是周周能夠掌控的方向,可是面臨選擇時,她卻只考慮到了那些無關緊要的因素,沒有去設想以后的發展。
可想而知,如果她真的選擇了原來的那些專業,也許短時間會玩得開心,可時間久了她就會發現,她已經走上了一條并不適合自己的道路,想回頭也很難了。
我們常說:人永遠有從頭再來的機會,最壞不過大器晚成。可現實是,我們有時候明明可以在年輕時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,然后慢慢成就自己。為什么要浪費時間,把精彩留在最后呢?
對于無法抉擇的事情,可以慢慢去思索。但對于那些已經可以掌控的事情,千萬不要猶豫和怠慢。明確自己的需求,趁自己可以決定的時候,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,然后堅定地舍棄那些不適合自己的事情,這樣我們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之后,從頭來過。
感到迷茫,找不清方向時,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眼前的事情
人生中有些階段性的方向是可以輕易選擇的,但談到最終的歸宿,自己要走的道路,大多數人還是會感到迷茫。就比如說,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在職場中發展成為什么樣的人,如果突然辭職,可能也有不少人會陷入糾結,不知道自己接下來適合什么樣的工作。
迷茫是人生的常態。沒有一個人能準確地知道自己到底該干什么,大多數時候,我們都是在摸索著前行。當你短時間內決定不了自己到底該確立什么樣的方向時,最好的方法就是耕耘眼前。因為空等什么也做不了,還不如把手中的事情做好,積攢一些資本,一些底氣。
不是所有人都能輕而易舉地找到人生方向,我們唯一能做的,就是一邊慢慢前行,一邊等待機會到來。也許當你有所成就時,也就慢慢探索到了自己的方向所在。但如果你只是一味等待,說不定你不止看不到遠處的方向,也沒有能力去抓住向前的機會。
做出正確的選擇需要步步為營,只有足夠的人生積累,才能選擇正確的道路。
有方向時就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,沒有方向時就好好努力。只站著沒有計劃性的實際行動,永遠不可能獲得成功。只要開始行動,不管怎么樣終會功到自然成。
愿我們在未來的人生中,能夠抓住機會,選擇合適的方向。也希望我們在迷茫時能夠靜下心來,一步步過好人生每個階段,最終成就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