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苦吃虧吃氣是福貴,厚德載物自強不息!
華山是財富山。公元前110年,漢武帝分封五岳,華山主金牞華山神少昊主管天下金銀財寶的分發。華山的形狀又酷似一個碩大的金元寶,從帝王的圣封到大自然的造化,使得華山成為天下子民公認的財神山?!按汗澋侨A山,全年發旺財”成為華夏文化習俗。
華山已經成為海內外廣大游客心中的求財圣地和首選旅游目的地。 相關鏈接:登高發財之理念源于華山?,F在,登華山發大財、“春節登華山,當年發旺財”已成為人們普遍追求的一種生活理念。
“富”不等于“貴” 我們現在大部分人所理解的貴族生活就是住別墅、買賓利車、打高爾夫,就是揮金如土、花天酒地,就是對人呼之即來,揮之即去。實際上,這不是貴族精神,這是暴發戶精神。
在美國以貌取人是很容易犯錯誤的,富人不是靠名牌包裝的,也不是名車大房子,而是在不動聲色之中,一口整齊的白牙(非常重要),一身古銅的皮膚 (有錢度假曬太陽),一副健美的身材(有閑上健身房),最重要的是每年捐給慈善協會和教堂的大筆捐款。
真正的貴族學校,學生睡的是硬板床,吃的是粗茶淡飯,每天還要經過非常艱苦嚴格的訓練,這甚至比平民學校還要辛苦。在大多數人的意識里,富與貴是一樣的,沒有什么區別。但事實上這是兩回事兒。富是物質的,貴是精神的。
有錢不等于會生活 美國進口食品到國內起碼翻4倍,這還是按大宗貨品走的價。美國食品是安全健康,但只有少數富人吃得起。在國內,錢不是問題,買不到才是問題。有錢人肯花幾千元每一個月保養自己的奔馳寶馬,不愿花幾百元買個營養品保養下自己的身體。因為覺得開個漂亮的車,比起臃腫的身體棒多了。住著豪華的裝修,但充滿甲醛的豪宅,卻不愿買一個空氣凈化裝置。直到大病臨頭四處求醫問藥,卻不愿意平時多預防,多鍛煉,均衡營養。保???太麻煩了。到了美國會發現,越是高學歷和高收入的人,生活方式越是健康的,而國內高學歷和高收入的人生活方式反而不健康。
一、發揚“吃苦”精神,把吃苦化為工作樂趣。
領導者要有“吃苦”精神,要不怕困難,迎難而上,要開動腦筋,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;解決問題時要滿懷信心,盡心竭力,善于在艱苦的條件下依靠廣大職工開展各項工作,鑄就敢于承擔、勇于承擔、善于承擔的品格。
吃苦是一種素質,吃苦是一種精神,常言道:“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?!?/span>
孟子說:“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人恒過,然后能改;困于心,衡于慮,而后作;徵于色,發于聲,而后喻。入則無法家拂士,出則無敵國外患者,國恒亡。然后知生于憂患難與共,而死于安樂也?!?/span>
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也說:“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,對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,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?!?/span>
毛澤東說:“艱苦的工作就像擔子,擺在我們的面前,看我們敢不敢承擔。擔子有輕有重。有的人拈輕怕重,把重擔子推給人家,自己揀輕的挑。這就不是好的態度。有的同志不是這樣,享受讓給人家,擔子揀重的挑,吃苦在別人前頭,享受在別人后頭。這樣的同志就是好同志?!边@些至理名言告訴我們,領導者要吃得了苦,受得起磨難,挑得起重擔。實踐告訴我們,越是艱苦的工作,就越能磨礪領導者的意志;越是基礎薄弱、條件差的企業,就越能激發領導者艱苦創業、奮力崛起的拼搏精神。所以在工作中,領導者要從心里熱愛從事的事業,不為功名,不講條件,不提待遇,克服困難。只有吃得了苦,受得了累,安得下心,才能踏踏實實地把企業工作做好。
(一)是領導者要強化“吃苦”意識。領導者要明白 “梅花香自苦寒來” 的道理,在磨煉中培養能吃苦的精神。
(二)是領導者要自覺踐行“吃苦”精神。領導者要迎難而上,挑艱苦的工作去做,把工作中遇到的困苦作為考驗自己的必修教材,在工作中敢于同艱苦的環境斗爭,勇于擔當,不推諉責任,不敷衍了事,讓自己在逆境中成長。
(三)是領導者要以苦為榮,以苦為樂。領導者要勤勤懇懇地工作,踏踏實實地創業。
二、發揚“吃氣”精神,把吃氣變為工作動力。
領導者要有“吃氣”精神,就是領導者要耐得住寂寞,受得了委屈,經得起磨煉,擁有寬廣的胸襟,樹立整個企業一盤棋的大局意識,加強團隊協作意識,大事講原則,小事講風格,鑄就善于交流對話、善于團結合作的品格。
吃氣是一種肚量,《漢書》中曾記載:“子房不以為人納履而恥,韓信不以受人胯下為辱?!?/span>
常言道:“宰相肚里能撐船,將軍額上能跑馬”。領導者要虛懷若谷,做到對反對自己的人要熱情,對犯過錯的人要關心,對過頭的批評要諒解,對不切實際的責難要容忍。對待職工的正確意見,應該虛心接受。若遇到與實際情況有出入的意見,要報著言之無罪、聞者足戒,有則改之、無則加勉的態度,解釋疏導,以情感人。
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,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。領導者每天都要處理很多事情,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考慮不到、安排不周、方法不妥、處理不當等情況,從而產生各種誤會、糾紛、矛盾,受到主管部門領導、企業職工、廣大客戶的指責,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領導者學會吃氣,遇到難題不氣,聽到指責不躁,受到誤解不怒,容得下,受得了,忍得住。
(一)是領導者要有積極向上、樂觀從容的心態。領導者有了這樣的心態,遇事才能心平氣和,摒棄雜念,一心一意地把工作干好,贏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。
(二)是領導者要有同理心。要將心比心,為對方著想,從大局出發,有容人的肚量和寬廣的胸襟,切忌一時沖動,只顧個人感受,不顧大局利益。
(三)是領導者要善于傾聽職工的意見。領導者要聽得進逆耳言、牢騷話,“吃”得進各種誤解,“咽”得下各種指責,善于運用平等對話、協商溝通等辦法,排解怨氣,把潛在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,促進事業健康發展。
三、發揚“吃虧”精神,把吃虧作為工作常態。
領導者要有“吃虧”精神,就是領導者要視職工與客戶為親人,工作中要做到愛崗敬業,默默奉獻,恪盡職守,淡泊名利,不計較個人得失,不怕吃虧,不推諉,不埋怨,鑄就大公無私、樂于奉獻的品格。
吃虧是一種境界,虧多不傷,事繁礪才。清代書法家鄭板橋曾經寫過流傳至今、富含哲理的“吃虧是?!钡淖址?。豫劇《村官李天成》中有一段《吃虧歌》:“當干部就應該能吃虧,能吃虧自然就少是非;當干部就應該肯吃虧,肯吃虧自然就有權威;當干部就應該常吃虧,常吃虧才可能有作為;當干部就應該多吃虧,多吃虧才可能有人跟隨……”領導者要常唱這首“吃虧歌”,不怕吃虧。
吃苦、吃虧、吃氣,都會考驗每一個人,特別是領導者的作風、胸懷和信念。如果吃不得苦,就沒有回報的甜;如果吃不得虧,就沒有全局的盈;如果吃不得氣,就沒有最終的樂。
從歷史上不同領導者實踐的命運來看,每個人的差距確實存在??础抖柺组L》這部小說的時候,深深體會出領導者思想內涵的力量。這種力量看不到摸不著,無聲又無形,無為又無限,但是卻時時發揮著導向、凝聚和支撐的作用,堅定不移,獨立果斷,大氣團結,厚積薄發。
社會生活的殘酷浮躁和復雜多變,永遠都是和矛盾相伴存在的,任何人都不過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一個小角色,都無法脫離矛盾。只要值得,就要準備吃苦,把苦當作投入,一分耕耘一分收獲;準備吃虧,虧在局部、虧在一時、虧在一事換來全局長遠基礎的發展;準備吃氣,讓內心平衡的信念經受誤解委屈的磨練,不用解釋、不用辯論,在最終的千百萬群眾的歷史實踐檢驗中變得更加樂觀堅定。
人與人最大的差距不是來自于表面的本事,更不是來自于擁有外物的多少,而是來自于內在修煉的力量,這是導向力,是凝聚力,是支撐力,也就是核心的競爭力。吃苦、吃虧、吃氣都是困難的磨刀石,都是阻力的考驗稱,都是能量的煉丹爐,都是煎熬的高壓鍋。付出終有收獲,人生就會越熬越香,越磨越光,越壓越穩,越煉越精。
所以如果能夠真心感悟,體會到苦中有甜,虧中有賺,氣中有樂,活出一番瀟灑樂趣來,離老莊、郭子儀、范蠡、成功領導者的境界就不遠了。哲學的考驗、價值觀的考驗、身體心理健康的考驗、戰略定位決策的考驗、系統整合支撐的考驗和杠桿操作道路的考驗,一關一關都必須過,過去了就是一片光明,過不去就是糾結折騰?;酁樘?,化虧為盈,化氣為樂,在社會現代化轉型的浮躁貪欲跟風磨合過渡階段,養心為本,把內在能量練成核物質,就能把原則性和靈活性、連續性和創造性、人人為我和我為人人結合起來,一切均迎刃而解。
“工作當中吃得苦、朋友相處吃得虧、不同意見吃得消?!焙喎Q為指上談兵廣告的“三吃精神”